2020年以来,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组织对学校教育变革有八大期待:第一、关注学习科学成果;第二、应用AI技术教与学;第三、保卫改造学校教育;第四、更新课程教学观念;第五、迭代发展学校实验;第六、增强社会情意学习;第七、培育全球胜任力;第八、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
——张民选 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专家报告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而面对世界的大变局,将中国的“教育强国”战略置于全球语境中来明晰其发展方向至关重要。
那么,各国的教育强国建设之路面临哪些共同的挑战?站在全球化的角度,对未来的学校教育又提出了哪些要求?
在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先生分享了自己的看法,他审视了2020年以来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组织对教育的期待,并梳理了各发达国家的相关文献,为学校教育的发展之路提供了新的思考和启发。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张民选 | 第六届国际特色学校行业年会专家报告
*为方便阅读,下文以第一人称叙述。
我离开民办国际学校领域已有近30年,对于当前的情况不太熟悉,因此不敢妄言。但我注意到,部分上海学校的建立与我早期的职业生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或许在世外学校的命名事宜上,我也曾尽到了一份绵薄之力。
1993年,当时的向阳小学校长王小平来到我所在的上海师范大学,询问如何创办一所民办学校。我们考察了一些学校的办学经验,后来在学校命名上,我提到蔡元培先生曾在上海创立“世界社”,该组织曾在徐汇区创办世界小学,我建议可以沿用这个名字,又考虑到当时的中国需要与世界接轨,学好外语非常重要,我们便申请创办了世界外国语小学,后来学校增加了中学部,进行了第二次更名。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民办教育持续繁荣发展,我感到我们已经开启了一扇通往丰富资源的大门。在此背景下,我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师教育中心主任,现在的工作重点也逐渐转向了全球落后的地区,尤其是那些缺乏教师的地区。
我认为,要使国家成为“教育强国”,就必须了解世界的发展。在过去的一个多月里,我重新审视了2020年以来世界上重要的国际组织对教育的期待,并梳理了各发达国家的相关文献。由于内容繁多,我精选了以下要点:
关注学习科学成果
应用AI技术教与学
保卫改造学校教育
更新课程教学观念
迭代发展学校实验
增强社会情意学习
培育全球胜任力
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
最新期待一:关注学习科学成果
联合国经合组织和世界儿童基金会关注的是人类如何学习。过去的50年间,我们为教育提供了学校、教室和教育工具,但学生的学习并不一定比以前更出色。因此,我们需要从“教”转向“学”,了解人是如何学习的,他们有哪些学习特点。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2021年指出,近20多年来,对教育、教师、教学影响最 大、最独特的科学进步是与人的学习相关的神经科学和脑科学,统称为“学习科学”。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连续出版了《认识人脑》、《学习的本质》,国内已有众多翻译。我们需要从经验中改善教师的教学,转变为认识学生,了解每一个学生的个体学习规律、成长节奏和个性,以便更有效地教学。
图 | 张民选先生分享PPT
时代发展至今,信息技术专家和人工智能专家已经走在了教师的前面。今天的人工智能之所以能够实现个性化学习,是因为它们大量研究人类学习的模式,并根据人类学习特点设计了不同的教学方式技术。因此,在个性化学习方面,机器已经比我们做的更好了。
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们必须奋勇直追!为此,腾讯公司的创办人之一陈一丹先生设立了3000万港币奖金的“一丹奖”,旨在激励和表彰在教育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学者。该奖项在2021年和2023年连续两年授予了学习科学领域的研究者,其中一位是Carol Dweck,她的研究强调了学习是一个终身的、积极的成长过程。
我自己也深有体会。我从17岁开始教书,今年71岁,但我仍然渴望学习,比如学习西班牙语,或者学习开车。人脑的认识是可以无限进展的。
今年,“一丹奖”授予了另一位教育研究者——季清华,她是美籍华人。她的研究表明,大部分学校教育都是被动的,孩子们来学习是因为父母的要求。因此,我们需要从被动学习转变为积极的、建构性的、社会交往的学习。
在过去20年中,全球学者通过研究已经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作为教育从业者,我们不能只局限于教学实践,而应该利用人类已有的研究成果来武装我们的教学,使我们的教学更加出色。
最新期待二:应用AI技术教与学
在信息技术领域,我们面临着挑战,但并非无法克服。我们不能只是被动应对,也可以积极行动。在众多领域,人类仍然拥有显著的优势。我们需要将这些优势与信息通信技术(ICT)、数字化和人工智能(AI)相结合,实现真正的互动交流,达到人类与人工智能协同工作的新境界。这样才能真正掌握主动权,避免被机器所取代。
机器可以提供丰富的数字化资源,但人类除了数字化资源,还可以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情感支持。毕竟,人际交往的温暖和深度是机器无法完全复制的。
图 | 张民选先生分享PPT
最新期待三:保卫与改造学校
“教育变革峰会”和《教育的未来》报告中,有两段话令我印象深刻。
第一段:家是我被迫遵从他人关于我应该是什么样的人的地方。学校则是我可以忘记那样的自我,并通过各种思想,重塑自我的地方。
有些孩子出生在相对优渥的环境中,但我有幸见证许多来自非洲贫困地区和山区的孩子,他们的生活条件虽然艰苦,但学校教育为他们提供了改变命运的可能。这些孩子中的天才,其潜力和才华绝不逊色于任何国际学校的学生。
如果我们假设科技学校的学生仅占总人口的1%,而其中天才的比例可能高达3%,那么在1000个富裕家庭的孩子中,可能有3个或30个天才。然而,在更广泛的贫困儿童群体中,这个数字可能是50万或70万。即使我们只考虑其中的一小部分,他们的数量也远远超过了前者。
图 | 张民选先生分享PPT
第二段:学校为儿童和青年提供了一种独特的环境。它们是(学生)进行冒险、应对挑战和尝试可能性(允许犯错)的地方。
在当今社会,几乎难以找到另一个像学校这样的特殊场所。在这里,犯错不仅是被允许的,而且是被鼓励的,因为每个错误都是宝贵的学习机会。在职场上,频繁犯错可能会导致你失去工作,但在学校,我们的核心使命就是接纳错误,并将其转化为孩子成长的机会。
最新期待四:更新课程教学观念
根据我个人的观察,上海学生在PISA测试中的表现在阅读、数学和科学领域一直名列前茅,然而在计算机环境下的问题解决、协作问题解决、全球素养、创新能力和数字学习等方面,我们从未获得过世界第 一。
现在都强调要培养学生的能力素养,但我们是否真的进行了深入研究?答案是没有。我有幸参与了一个由四十多个国家专家组成的团队,共同探讨了问题解决的本质。为什么我们的学生在考试中得分高,但在实际能力上却表现不佳?原因在于我们给学生的问题都是经过精心筛选的,只有最必要和最充分的条件,这种静态型的问题与现实世界中复杂、混乱的问题大相径庭。
图 | 张民选先生分享PPT
我后来明白了,我们的孩子之所以“高分低能”,是因为他们擅长处理那些清晰、有明确答案的问题,这些问题只需要记住公式和原理就能回答。但在面对需要互动和深入认知的问题时,我们的正确率往往不足50%,而且缺乏解决问题的意愿。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总结出问题解决的四个环节和八个方面,但我今天想强调第一个环节——认识问题。这包括两个方面:
第一,能否看到问题的存在。当老师或领导问我们是否有问题时,我们是否能够识别出社会现象中的问题?如果看不到问题,那本身就是一个问题,因为我们没有认识到问题的存在。
第二,当看到问题后后,是否能够理解它的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并找到解决办法。
我们经常呼吁学生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需要在四个环节的不同方面配置相应的技能,但很多时候,往往只是停留在模糊的意识层面,没有真正采取行动。
最新期待五:迭代发展学校实验
回想富兰克林时代,在没有实验室的条件下进行学习;到了50年代,教师们携带工具箱进行教学,通过演绎法传授知识;到了第三代,几乎每个学校都有属于自己的实验室;随着第四代实验的到来,计算机技术开始融入实验中;现在,已经迈入了创新实验的时代。
以往的实验侧重于验证和学习已有的知识。第五代实验的目标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我们要让学生运用他们已经学到的知识,操作他们可能掌握或尚未掌握的工具,将这些与他们的想象力和对个人或社会需求的认识结合起来,从而创造新的知识、工具和产品。这种创新学习过程中,教师的角色转变为评判者、协助者和指导者,有时还需要成为鼓励者和督促者。
学生学习的过程不仅仅是获取知识,更重要的是让他们参与到知识的运用和创新中去。
图 | 张民选先生分享PPT
最新期待六:增强社会情意支持
OECD组织的2018年TVS(教师教学国际调查)之课堂教学视频研究项目专门研究了教师在课堂上对学生的社会情感支持。
他们发现:1)教师在课堂上给学生以高度支持的比例低;2)课堂上师生间互尊的“温度”中度,但给予 “挣扎”(有困难)孩子的支持不足(1/3)。
因此,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教育过程中需要学校、家庭乃至整个社会共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情感支持和关怀。这种支持不仅有助于营造一个更加包容和鼓励的学习环境,还能帮助学生在面对挑战时更好地发挥潜力,实现个人成长。
图 | 张民选先生分享PPT
最新期待七:培育全球胜任力
2018年,PISA引入了“全球胜任力”测评与调查,旨在评估学生和教师在全球背景下的能力和素养。
教师问卷显示:教师对跨文化交际教学(46%)、第二语言教学(45%)和性别、种族公平和多样性教学(42%)和全球环境保护等主题的培训需求具有强烈需求。
学生问卷显示:仅有30%学生认为,就读于教师受过多文化或多语言教学交流技能培训的学校;约45%学生认为,就读于教师受过关于公平和多样性教学培训的学校。
在教育体系中,对于教师和学生全球胜任力培养的需求极为迫切,我们不仅要注重学生的全球素养培养,也要重视发展教师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能力,从而更好的适应这个多元化和全球化的世界。
图 | 张民选先生分享PPT
最新期待八:教师成为知识生产者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在峰会的《愿景声明》中曾强调过一句话,“教师必须成为知识生产者、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认识复杂现实的阐释者”,“教师应成为教育变革的主体”。
相比于传授和应用知识,我们更应该激发教师成为教育过程中的主动参与者和贡献者。在不同的情境下,我们对儿童的了解仍然有限,而学校正是教师创新和实践的场所。他们不应仅仅是知识的接受者,而应从发现问题的那一刻起,就成为全程的主动参与者。
作为主要参与者,教师首先需要面对问题,然后尝试理解和解决。这些经验可能难以言传,但它们转化为隐性知识,与专家合作时,可以成为研究的对象。当新的理论被提出后,需要经过实践、试用和调整。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知识的消费者,也是知识创造过程的参与者。
图 | 张民选先生分享PPT
如今,大多数教师都拥有本科学位,已经掌握了研究的基本方法。因此,我们可以鼓励教师自主设定研究课题,开展研究,以获取新知识,改进教学过程和行动。当这些知识得以传播,将有越来越多的人擅长研究,我们的教学质量也将得到提升。
我们在培养教师的同时,也在自我培养,每个人都在为这一过程做出贡献。